比特币与LABUBU:技术浪潮与文化符号的双重崛起

区块链大本营10 小时前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人们的选择似乎可以归结为两个宏观命题下的个人判断:

  1. 技术和社会的互动:从互联网的成功,到元宇宙的尝试失败,再到如今Web3/区块链逐步证明自己的价值。

  2. 周期下个人的选择:LABUBU作为高端文化符号的代表,而比特币持有者则是货币宽松政策长期的受益者。

<center>图片说明:休眠地址活了</center><center>图片来源:@whale_alert</center>

图片说明:休眠地址活了
图片来源:@whale_alert

在LABUBU风潮的影响下,即使有人排斥其文化和经济价值,币圈人也需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这种新生事物。这并非因为LABUBU与NFT有相似之处,而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小众产品通过大众化的方式重新包装,规模效应会带来财富的指数级增长。

直至行业触达真正的“硬顶”,产生真正的龙头,如币安、USDT、BTC或LABUBU。LABUBU以108万元拍卖成交价成为一种心理稳定剂,暗示市场仍有巨大上涨空间,鼓励持币者继续持有。

搜寻下一代的注意力

$11万的比特币排斥普通人,108万的LABUBU则通过分级营销吸引了更多目光。

在比特币价格突破10万美元之前,我们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就像以太坊坎昆升级前的期待一样。但当心理价位被突破后,11万美元是否到来已不再那么引人注目。

LABUBU在币圈的热度逐渐褪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消失。相反,它回归到了小众领域,等待下一次被大众关注的机会。LABUBU不仅是小镇青年第一次学会面向世界的IP设计与落地过程的结果,更是一个关于如何收尾的故事。

对于深受币安上币效应衰退、山寨币迷茫影响的币圈而言,LABUBU相当于一个发射台,旗下拥有众多长青资产(如MOLLY/LABUBU),以及自己的二级市场(千岛和闲鱼)和仿盘拼多多。

复盘Pop Mart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LABUBU并不特别重要。它是盲盒模式成熟后的必然产物,是工业化思维对手工作业的全面胜利。

<center>图片说明:Pop Mart 架构</center><center>图片来源:@zuoyeweb3</center>

图片说明:Pop Mart 架构
图片来源:@zuoyeweb3

如果回到2013年,那时流行语是“一切都可以用移动互联网再做一次”;2017年则是“一切都可以用区块链再做一次”。正因为如此,Pop Mart的投资人麦刚能够读懂比特币。

趋势虽然不同,但变革始终存在。麦刚的引路人Tim Draper不仅是门头沟最大债权人之一,也是Coinbase和马斯克多个项目(Tesla/SpaceX/SolarCity)的投资人。他们未必懂比特币的技术原理或搪胶玩具的内在逻辑,但他们都抓住了下一代趋势。

无论比特币持有者认为自己更高端,还是LABUBU购买者认为自己更懂潮流,这些都不重要。关键在于:总有一款适合你。

布局普通人的购买力

链上IP屡战屡败,泡泡玛特却愈挫愈勇。我提出一个反直觉的观点:链上活动的人群规模不足,资金容易集中,但LABUBU的价格虽高,其持有人群却可能达到数百倍甚至数千倍。

换句话说,LABUBU的目标不是高奢,而是普通人的购买力。比特币的精神内核与此类似:尽管11万美元的比特币不是普通人的首选,但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每次下跌都是入场的好机会。如果你相信未来货币宽松政策将持续,那么100万美元的比特币并非不可能。

从根本上说,比特币从未亏待过任何持有人。2100万的数量制造了适度稀缺性,而高度溢价也有现实支撑。LABUBU和Pop Mart深谙此道,王宁提出的“七分饱”策略,既是维持热度,也是经济学基础。

二级市场对于茅台、奢侈品和泡泡玛特来说,都是不可官方承认的存在,但人类投机本性永不眠。商业默契自然形成,前提是需要十年以上的布局。与速生速死的冰墩墩不同,Pop Mart的MOLLY至今仍在为公司贡献利润。

比特币社区也是如此。尽管纯开源、无管理、无盈利,但它已存活超过十年,成为全球化社区的典范。Linux陪伴了几代人,迪士尼跨越了一个世纪。那么,比特币能否成为下一个Linux?Pop Mart能否成为下一个迪士尼?

至少,它们的精神内核高度相同:让更多普通人参与其中,鼓励世代更新,并跟上新时代的步伐。

结语

即便全世界都不理解LABUBU,币圈人也不应否定其巨大价值。我们甚至应该学习、模仿,乃至于超越。

泡泡玛特已有四个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IP,初创IP Molly占比已降至总收入的30%以下。而比特币仍占加密总市值的50%以上,这表明我们的推新能力还有待提升。

讲好币圈故事,不一定要局限于币圈本身。接下来的命题是:LABUBU进入金融化周期,咒骂、庆幸或懊恼都无意义。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下一个在哪里?如何参与?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