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wise:华盛顿“加密周”为何成为加密货币行业的重要转折点

哈希派6 小时前

作者:Matt Hougan,Bitwise首席投资官;编译:AIMan@金色财经

摘要:

本周,多项支持加密货币的法案在华盛顿取得重要进展,这标志着加密货币行业即将迎来重大变革,而这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深远的积极影响。

比特币屡创新高的背后原因是什么?除了机构投资者和企业财务部门的持续需求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尚未引起足够关注:华盛顿正迎来“加密周”,未来几天内,大量支持加密货币的新闻标题将涌现。

7月3日,美国众议院低调发布了一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新闻稿,正式宣布7月14日这一周为“加密周”,并承诺推进三项与加密货币相关的关键法案:

《GENIUS法案》:为稳定币提供清晰的监管框架

《CLARITY法案》:制定加密资产监管的总体框架

《反CBDC监控国家法案》:禁止在美国创建中央银行数字货币

其中,《GENIUS法案》已在参议院通过,若能在众议院顺利表决通过,将提交总统签署,有望成为美国历史上首部重要的加密货币立法。而《CLARITY法案》和《反CBDC法案》虽然仍需参议院批准,但它们在众议院的通过也将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为何这对加密货币意义重大

我坚信,一旦这些支持加密货币的法案通过,将显著推动行业发展,同时降低未来的潜在风险。

从发展角度来看,清晰的加密货币立法将吸引更多大型金融机构投身加密领域,为加密资产注入数十亿美元的投资,并引导数万亿美元的传统资产进入区块链轨道。如果你曾好奇,像摩根大通、纽约梅隆银行和纳斯达克等传统金融巨头能够自由参与加密领域后会发生什么,答案可能即将揭晓。

然而,我认为这些法案更重要的影响在于降低行业风险,以及改变加密资产的交易方式。

加密货币行业面临的最大阻力之一是频繁发生的重大失败案例:FTX、Luna、三箭资本、Genesis、Celsius、QuadrigaCX、BitConnect、Mt. Gox等事件都严重阻碍了行业发展,降低了投资者的信任度。而这些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加密货币缺乏明确的监管。

例如,如果离岸交易所如FTX能够在在岸市场受到严格监管,那么它们根本不会因内部管控缺失和审计漏洞而发展壮大。如果大型银行能够托管加密资产,投资者就不会因托管问题而对加密货币望而却步。

此外,如果有《GENIUS法案》这样的法规存在,像Luna这样的庞氏稳定币根本不会出现。

当然,明确的规则无法杜绝所有丑闻,传统金融业就是例证。即使有清晰的规则,伯尼·麦道夫的骗局和导致瑞信倒闭的一系列不当行为依然发生。但规则确实能大幅降低风险。

让投资者对加密货币望而却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资产经常出现大幅下跌。过去15年,比特币虽是全球表现最好的资产,但也经历了7次超过70%的跌幅。

对于专业投资者而言,很难去购买一种可能因不受监管的离岸场所发生意外丑闻而暴跌70%的资产。随着华盛顿对这些加密货币法案的审议,我认为此类丑闻发生的概率将大幅下降。

强有力的加密货币法案通过不会消除市场的波动性,但如果这些法案通过,我认为加密货币再也不会出现70%以上的跌幅了。

为何我不担心加密货币的政治前景

人们在谈到加密货币立法时总会问:你不担心下一届政府会逆转这些成果吗?

简而言之:不担心。

与媒体报道不同,加密货币是少数得到两党支持的政策议题之一。《GENIUS法案》以68票对30票在参议院通过,其中18名民主党议员投了赞成票。这是2025年国会会议期间,在参议院通过的最具两党支持性的法案之一。

两党支持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加密货币在年轻选民中广受欢迎。但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美国金融业的支持——传统上作为民主党的主要资助者,金融业渴望利用加密货币带来的增长和机遇。

这种金融动机是我相信华盛顿支持加密货币的倾向具有长期可持续性的核心原因。随着更多投资者和公司参与加密货币领域,政客们越来越难以联合起来反对它。

如今,美国几乎所有主要金融机构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了加密货币相关业务。如果贝莱德、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以及数千家美国公司和数百万美国民众都在加密货币领域有大量投资,很难想象政客们会逆转这一趋势。

机构对加密货币的采用(包括加密现货、期货和衍生品的交易)

ghxQulQWLFnaxaZlGLwLk6GzDo4TrlamptbcObZG.jpeg

来源:Bitwise资产管理公司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

换句话说:魔瓶一旦打开,就再也关不上了。如果这些法案在“加密周”期间通过国会并最终签署成为法律,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加密货币正走向主流,风险不断降低,华尔街正大举进军这一领域。

难怪我们正处于历史新高。

免责声明:

1.资讯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独立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

2.本文版权归属原作所有,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币币情的观点或立场